文件通知: · 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春江率团赴俄罗斯参加第七届中俄博览会    07-14      · 【主题教育】学校召开2023届毕业生党员代表座谈会    06-02      · 牡丹江市委书记代守仑来我校调研    06-02      · 【聚焦工作落实】学校举办2023年春季学期校领导接待日活动    06-01      · 筑巢引凤谋发展 校地对接促就业——我校举办绥芬河市委书记进校园宣讲活动暨校园专场招聘会    03-25
 
 
 首页 
 领导重视 
 保障机制 
 文明动态 
 工作简报 
 相关政策 
 文明视野 
 主题活动 
 文明成果 
 媒体报道 
 标准项目 
 特色项目 
 
  标准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标准项目>>道德经典诵读>>正文
44、近代经验论的压轴之作——《人性论》
2013-07-05 10:55  
      休谟的哲学著作。写于 1732 1736 年,全书 3 卷, 1739 年后分卷出版。作者试图把实验推理的方法推广应用于精神哲学,剖析人性中的理智和情感,建立一个新的科学体系。第一卷阐述认识论,提出了他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学说 。第二卷以感觉性观点说明伦理学和美学问题,认为快乐的感觉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础。第三卷论述快乐论、功利论的伦理学原理以及人性论、契约论的政治学原理。他提出支配人的生活的是意志、情感(或激情)而非理性,道德和政治的基础是 自利心 ,以及同 自利心   ” 相辅相成的 同情感 。出版后,由于公众反应冷淡   ,休谟对全书作了改写、修订。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恶论等学说。在欧洲,文艺复兴后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提倡个人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人性论,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作用。但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不用阶级观点分析人,不按照人的历史发展解释人性,而只侈谈所谓人类共有的人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人的社会性包含着人的阶级性,所以只有具体的人性,而抽象的所谓人类共有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