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 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春江率团赴俄罗斯参加第七届中俄博览会    07-14      · 【主题教育】学校召开2023届毕业生党员代表座谈会    06-02      · 牡丹江市委书记代守仑来我校调研    06-02      · 【聚焦工作落实】学校举办2023年春季学期校领导接待日活动    06-01      · 筑巢引凤谋发展 校地对接促就业——我校举办绥芬河市委书记进校园宣讲活动暨校园专场招聘会    03-25
 
 
 首页 
 领导重视 
 保障机制 
 文明动态 
 工作简报 
 相关政策 
 文明视野 
 主题活动 
 文明成果 
 媒体报道 
 标准项目 
 特色项目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正文
牡丹江日报连续两期报道我校毕业生西部支教纪实
2016-11-30 14:25  

20150915 08:35 宣传部 点击:[19]


IMG_256

IMG_257

全文如下:

                             青春在雪域高原上闪光

                       ——我市“90后”大学毕业生西部支教纪实(上)

98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西藏自治区人民载歌载舞表达喜悦之情。从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的“90后”大学生张键和胡婉琦,作为“西部计划”支教大学生,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亲身感受到了当地的喜庆气氛。当日他们还分别作为主持人和表演者,参加了南木林县教育局举行的师生文化节,这也是他们支教一年多来,参与的最盛大的庆祝活动。

98日下午,记者与他们电话连线,听他们讲述了这一年多来的支教生活和感受。“青春”、“梦想”是他们提到最多的几个字眼儿,为了让自己的青春更加闪亮,为了雪域高原上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毅然决定扎根西藏,尽情挥洒青春和热血,放飞最初的梦想。

克服高原反应 把知识带给牧区孩子

“西藏是我的‘心之所向,梦之所往’,我要去西藏!”

“西藏,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土地,是一块锻炼人的热土,我想扎根西藏,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人话语,是记者在张键和胡婉琦的QQ空间日志上看到的。20147月,从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的他们,怀揣梦想填报了“西部计划”,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随后被分配到了南木林县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支教。

初到西藏,强烈的高原反应是他们最难以适应的。“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生活,感觉走路快一点,气儿就不够用,必须停下来喘一会儿,而且这里冬天天气非常干燥,嘴唇时常干裂得渗血,喝多少水都不管用。”张键说,他所在的南木林县距离日喀则市70公里左右,附近有三大圣湖之一的羊湖,这里山多天蓝,时常有一种生活在云端的感觉。

胡婉琦和张键在同一个县,但见面的机会却不太多,因为这里的学生多数都是牧民的孩子,家离学校很远,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平时和他们一样住校。他们除了日常教学,课下还要充当临时父母的角色,衣食住行都要照顾到。学校对孩子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上学,一分钱都不用花,而且学校还负责接送,但还是有许多牧民不让孩子上学,把他们留在家放牧。胡婉琦和张键发现哪个孩子几天不上课,就知道被家长偷偷接走了,他们就要走很远的路去家里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让孩子重返校园。

教师节特别礼物 十几条哈达和一袋土豆

去西藏之前,胡婉琦和张键对西藏的印象仅限于电视上看到的一些画面:蓝蓝的天空,静静的湖水……然而实际到那里工作后,艰苦的生活条件是高原反应之外的又一挑战。

“我们住的宿舍是一栋老楼,虽然有水有电,但门窗都透风,冬天室温四五度,却没有暖气,只能用电热器取暖,穿着厚衣服睡觉。”张键说,他宿舍就一张床、一张桌子,桌子既当书桌又当饭桌,但他也会苦中作乐,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东北菜,偶尔还包饺子、包包子。学校校长和老师对他非常照顾,还给他送来了自己家的桌椅和窗帘。

在学校里,张键教初二年级3个班的英语,胡婉琦教初三3个班的英语,藏族的孩子们虽然汉语说的还可以,但英语水平却不甚理想。这令张键和胡婉琦很苦恼,经常打电话沟通探讨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在他们的努力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说到在西藏支教最感动的事,两人不约而同地提起了去年过教师节的一幕。“那天不断有学生来宿舍敲门,送了我10多条哈达,还有一个学生拎着一袋土豆送来了,孩子说那是家里惟一的冬储菜,父母赶了一天的路才送到的。”每当说起这件事,张键都会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教这些学生,他们寄托了父母多少希望啊。胡婉琦收到的“红包”里面都是一封封祝福信件,孩子们说,“老师,我们没有钱买礼物,但希望你能留下来,陪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课余时间做公益 为贫困孩子筹集衣物

为了更好地帮助那里的孩子,作为志愿者的张键和胡婉琦时常在当地搞一些公益活动,为孩子们筹集学习用品和衣物。那是刚到西藏不久的一个深秋,他们看到许多孩子穿着露脚趾的鞋。于是胡婉琦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号召爱心人士为雪域高原的孩子送温暖。很快,一位牡丹江的市民就与她取得了联系,并为孩子们捐赠了147双鞋,光邮费就花了1000多元。看到孩子们穿着新鞋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心里也美滋滋的。

如今,张键和胡婉琦支教已满一年,按照当时填报“西部计划”的协议,他们还有一年的支教期,但他们已经做了决定,打算续签协议扎根西藏。他们说,习惯了这里早、中、晚不同的天气,早上冷得不行,中午热得受不了,到了晚上直接要穿羽绒服的节奏;习惯了每天快八点才亮天,晚上八点才黑天;习惯了每天备课讲课,感觉总有说不完的内容,跟不上的进度。

孩子们知道胡婉琦来自黑龙江,有一次特意翻开地图册,比划着黑龙江到西藏的距离,他们问这么远的距离,要坐多长时间车才能到。胡婉琦跟孩子们说,要坐60多个小时的火车、1个多小时的汽车,期间还得倒4次车,然后才能见到他们。孩子们听后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然后开始鼓掌,说谢谢胡老师跨越千山万水来给他们上课。“那个时候我也觉得挺不容易,但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小脸,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觉得一切都值了。”胡婉琦说。

 

                             援疆情侣谱写新时代“出塞曲”

                       ——我市“90后”大学毕业生支教纪实(下)

为了去那片广袤的土地寻梦,来自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的高建功和应用英语学院的徐巍,放弃了省内重点中学抛出的“橄榄枝”和考研机会,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了新疆。

来新疆支教一年多,高建功和徐巍由同学发展成恋人,而且他们同时患上了一种“病”:喜欢跟新疆人“攀亲戚”,主动上前跟人家搭话。他们还会下意识地说起“咱们新疆”,就像出门在外的哈萨克族游子一样,他们忘不了那里“奶疙瘩”的味道。

一路向西 遇见最美的你

“去支教的原因并不复杂。”高建功说,第一次听说“志愿者”,是9年前,当他看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的事迹时,刚上初一的他感动得泪流满面。第一次听说“西部计划”,是1年前,“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巡讲会上,那一代代支教队员发生在讲台、牧场、雪山脚下的故事,让他心生向往。“能去祖国的最西北,用手去触摸、用脚去丈量,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想去感受一个有温度的新疆”。

20148月,初到新疆,高建功在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徐巍则被分到了卫生局工作。也许是他乡遇故人格外亲,两人的感情不断升温,同时由于他们都有为新疆贡献一份力量的共同理想和工作热忱,于是渐渐发展为恋人。

一年支教生活期满后,他们发现已经爱上了这座有着特殊天气和人文气息的城市,于是,徐巍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到了新疆吐鲁番市葡萄乡政府。高建功则通过特岗教师考试,考到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伊拉湖镇中学任教。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站稳脚,再次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愿望越来越“小” 心却越贴越近

对于支教,高建功和徐巍曾有过很多宏大的想法。他们打算帮学校拉到很多赞助来举办活动和讲座,邀请海内外名校学生给当地学生寄明信片,做“很大很厉害很有意义”的社会调研,每天遇见新鲜人和新鲜事,总之要轰轰烈烈起来。但摆在高建功面前的,是重复而忙碌的生活:早读、上课、改作业、开会、备课……高建功发现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小”,小到讲好一堂课,或者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篇课外阅读。

“从没这么忙过,这里太缺老师了。”高建功说,他所在的伊拉湖镇中学比较偏僻,很多当地老师都不愿意来,音体美课基本属于空缺,没有数学老师,地理老师硬着头皮上,他教历史之余,也要抽大量时间给孩子们普及各类社会科学常识,有时也很着急。一次,他因为着急上火,嗓子发炎,脸也因水土不服起了暗疮,整张脸“没有一平方厘米完好的地方”。他不敢照镜子,都是对着手机屏幕擦药。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高建功不再那么急躁,而是向师哥师姐求援,在他们的指点下成立了“丰羽路培训班”,培训班的老师利用晚上空闲时间,义务给孩子们补课,培训班于每周周一、周四晚上开课,但很多学生因为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都直打蔫儿。于是,培训老师又采取了“私人定制”学习计划,每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有针对性地补习,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把留恋化为责任 为新疆增添温度

徐巍的日记里也没有什么“大事件”,只有她本人“从新疆到‘心疆’”的心路历程。她形容那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有着神奇的力量,因为即便那里夏季四五十摄氏度,快要把人烤化,即便早就听说的“丝绸之路”,并非想象中那般如丝绸般平滑曼妙,但她依然喜欢这里。她想把这份留恋化为责任,让朋友们从她的经历中感受到一个“有温度的新疆”。为此,她和高建功打算在新疆安家立业。

高建功和徐巍选择留下,还因为被那里人民的热情所感动,结识了许多朋友。哈萨克族姑娘美丽就是其中一个。美丽人如其名,漂亮又热情,主动带着他们熟悉环境。过节时,好客的美丽还把他们带到家里,美丽的爸爸妈妈为他们精心准备了手抓肉和各式各样的哈萨克族点心,吃饱喝足后,全家人还弹奏民族乐器“冬不拉”,邀请他们跳“黑走马”舞。美丽说,支教大学生给当地孩子带来了希望,他们一定要好好款待。

几天前,高建功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参加了由新疆团委组织的志愿者巡讲活动,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黑龙江、吉林、陕西等地做了巡讲报告。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带动更多的人支援西部、奉献西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人生最绚丽的光彩。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