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厚植文明校园沃土,文化之花璀璨绽放。多年来,牡丹江师范学院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一体设计、同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价值引领、项目驱动、特色彰显”三条建设路径,形成了“一个注重、两个明确、两个重点、三项创新”的“1223”式工作格局,重点在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创建目标、明确创建任务,以教学科研和组织建设为重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创新载体形式等八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把文明创建工作融入立德育人全过程。
一、注重顶层设计,完善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学校党委把文明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工作一体设计、同步规划。一是将文明校园建设纳入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并写入学校“十三﹒五规划”中,促进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规范化。二是建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学校党政副职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党政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建设机构,为学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因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文明校园的建设趋于常态化。三是制定了《中共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文明校园建设的基本思想、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保障了校园文明创建的制度化。
二、明确创建目标,凝聚共识,从思想上保障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学校从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前进力量的高度上来认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文明创建工作关乎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明创建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意义关乎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内涵发展。因此,学校党委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度上,明确了文明校园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文明创建,使学校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使党建工作更加鲜活,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工作作风更加务实高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工素质更加提升,学科建设更加优化,校园文化更有内涵,校园环境更加美化,硬件设施更加完善,社会美誉更加广泛,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力争2016年通过省级文明校园标兵评审验收,进一步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三、明确创建任务,扎实推进,从落实上保障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召开了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创建动员大会,依据《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文明校园创建手册,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
一是把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坚持理论引领,构筑师生美好愿景,汇聚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动力;坚持文明引领,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整体文明程度;坚持文化引领,凝炼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培育大学“四种”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坚持榜样引领,培育价值取向,引导前进方向,引领校园新风尚,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是把握文明创建的基本要求,坚持项目驱动,全方位、立体式地营造立德树人的文化氛围。学校党委系统规划了15个文明创建项目,即“学习雷锋长效化、志愿者服务常态化、道德讲堂播文明、学习型单位提品质、文明有礼树新风、勤俭节约扬美德、道德经典传文化、继承传统庆节日、文明风尚美情操、传承文化爱民族、帮扶共建育人才、优质服务暖人心、优美环境润心灵、教学质量谱新篇、科技创新硕果丰”等,全方位地推进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
三是把握学科专业重点,突出特色,努力彰显学校文化引领的品牌优势。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党委突出建设了6个特色品牌文化项目,即让中华经典诵读留驻经典;让书刻造型艺术“刻古铭今”;让崇廉尚廉之风净化校园;让地方音乐文化根深叶茂;让地方区域高校资源共享;让抗联精神发扬光大。通过品牌特色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文明校园(标兵)建设的水平。
四、以教学科研为重点,打造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推进进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思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区域、服务龙江,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秉承“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创造优异,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恪守“崇德尚学、厚积薄发”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文化润校,坚持和彰显教师教育特色,追求人才培养的卓越化,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探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和特色发展战略。二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文明创建促进教学,发挥高校的基本职能。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强化质量立校,开展了“校园、校企和校校”相结合的“三元制”教学改革,大力提倡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育人环境,依托创新教育平台,实施校企结合,协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了97%以上。推进人才强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2014—2015学年,学校加大引进和培养人才力度,引进博士40人,硕博比例达到81.1%。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工作,两年内,共计1190人次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内外进修。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省级第八届教学名师达到4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荣获“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三是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制定了《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关于治理学术不端的管理办法》,倡导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教师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课题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70余项,共有50余项教学成果和8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20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学校现有两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是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是国家汉办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黑龙江省考点。
五、以组织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促进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一是建设文明校园决策机制的根本途径,畅通党政沟通渠道,坚决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出台了《牡丹江师范学院章程》、《牡丹江师范学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牡丹江师范学院教代会执委会议事规则》,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党委书记与校长定期沟通协商的机制和班子其他成员商议重大事项前加强沟通的机制,定期召开党政班子碰头会。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五点”结合,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创新运行机制,解决“重点”。推进协同机制,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化解“焦点”。三是实施保障机制,依据《建立健全基层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攻破“难点”。延伸品牌机制,打造“亮点”。现已命名校级党建品牌6个。深化评价机制,贯彻《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考点”。2016年7月,学校党委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三是建立完善监督制度,完善党政联席会议事制度,充分发挥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及教代会、工会、民主党派等组织在文明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党委书记切实履行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向上级党组织述职述廉,定期听取下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坚持每年召开校院两级教代会,报告校院年度工作,审议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推进党务、校务公开。
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拓展教育渠道,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一是从制度入手,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确立了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为主渠道,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为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努力形成“三全”育人模式,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是创新落实“四进四信”工作。在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支部、进头脑”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进教材进网络、进课堂进公寓、进支部进社团、进头脑进行动”的双四进、增强“四信”活动。学校投入了专门经费,培训教师、集体备课,专题教育课程的课时经费按1:2计算,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中央和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三是创新资助育人方式,实行精准扶贫。学校关注经济困难群体,采取国家资助和社会资助相结合,体现社会公平;关注学习困难群体,通过《学生学业预警与学业援助办法》,体现社会和谐;关注心理问题群体,通过健全体系,构建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自“三关注”开展四年以来,学校未出现任何恶性事件,有利地促进了平安校园的建设。
七、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实施“尊重本人意愿、群众反映一致、主管领导认可、党委意见集中”的“四位一体”干部选任方式方法。一年来,顺利完成79名处级干部选任交流工作,并有3名处级干部走上校级领导岗位、2名处级干部进入校党委常委、2名处级干部成功换届牡丹江市民盟、民进主委。
二是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相结合。定期考核干部业绩,并结合考核结果,对末位干部进行谈话诫勉。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牡丹江师范学院执纪监督工作制度》。党委书记王育伟、校长孙先民带头登上廉政教育大讲堂的讲台,为党员干部做廉政专题报告,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锤炼,增强纪律约束,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监督,严格申报个人事项。
三开展“三双三风”活动,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三双活动即通过“双报告团”(优秀教师报告团、大学生人文素质报告团)讲好师院人故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抓好青年教师“双培养”项目(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开展教与学的“双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互动。学校制定了《牡丹江师范学院从严治校的管理规定》,狠抓“三风”建设,即“以诚信打造学风、以严谨打造教风、以务实打造工作作风”,校领导带队检查机关作风,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风,出台史上最严的考试规定狠抓学风,严格治理“替课”歪风,以“三风”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
八、创新载体形式,搭建广阔平台,实现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一是创新学习载体,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党委启动学习型单位建设项目,以建设“书香校园”为目标,重点开展“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建设学习型校园。学校团委倡导“三尊重、四表率”活动,号召全校共青团员“尊重课堂、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做“理想远大,青春建功的表率;砥砺品格,修身养德的表率;刻苦学习,文明守纪的表率;奋发有为,砺志成才的表率”。并通过“优秀团支部书记”报告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二是创新服务载体,营造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围绕育人环境的优化,学校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以“优质服务、从我做起”为主题,构建了“三亮”、“三评”、“三创”服务考评体系。三亮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评即群众评议、自查自评、学校联评。三创即创优质服务标兵、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特色。在此基础上,开展“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开展学校党委常委“送车票”活动,彰显“关爱型”校园;通过优化环境建设,凸显文化型校园;为建设“三型校园”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创新志愿实践载体,提升实践育人实效。牡丹江师范学院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3年,并于2014年3月11日正式登记注册。该协会下辖18个志愿者分会、37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注册志愿者达7000多人。协会成立以来,以“美化环境,从我做起”的清洁教室、清洁寝室主题活动,倡导“每天五分钟,寝室教室整洁很轻松”的自我管理理念,强化大学生的“三自”即“自理能力,自立意识,自强精神”。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师院梦”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倡导“关心社会发展、关注民生需求、关爱儿童成长”的思想,号召大学生用心体验民族的需要和社会的脉搏。以科教、文体、法律和卫生进社区为主题的“四进社区”,倡导“关心社区、关注老人、关爱身边人”的观念,宣传实践公民道德规范, 倡导平等、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近年来,国家省市媒体上对学校党建、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等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我校文明创建成绩《价值项目品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三大路径》;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校的文明创建成果《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学校纪委组织创作的《正心集:廉政准则五十二不准作品集》。文学院的“乃寅写作班”同学创作出版了一系列8部长篇小说;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在牡丹江师范学院挂牌成立,获得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东北网、社会科学网、黑龙江电视台等10余家国家省市媒体上作了全面深入的报道。我校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原创大型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是对抗联精神最好的诠释。
牡丹江师范学院志愿者协会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主要有:“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优秀组织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黑龙江省“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贡献单位”、“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刚刚获得的消息:我校获得了省文明委双十佳志愿服务单位称号,牡丹江师范学院志愿者协会获得省十佳志愿服务队,学校获得十佳志愿服务贡献单位称号,学校“绿海泛舟、青春飞扬”志愿服务活动和“牡丹江市校外辅导员”社会实践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优秀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奖。
学校先后荣获牡丹江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优秀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还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