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 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春江率团赴俄罗斯参加第七届中俄博览会    07-14      · 【主题教育】学校召开2023届毕业生党员代表座谈会    06-02      · 牡丹江市委书记代守仑来我校调研    06-02      · 【聚焦工作落实】学校举办2023年春季学期校领导接待日活动    06-01      · 筑巢引凤谋发展 校地对接促就业——我校举办绥芬河市委书记进校园宣讲活动暨校园专场招聘会    03-25
 
 
 首页 
 领导重视 
 保障机制 
 文明动态 
 工作简报 
 相关政策 
 文明视野 
 主题活动 
 文明成果 
 媒体报道 
 标准项目 
 特色项目 
 
  领导重视
当前位置: 首页>>领导重视>>正文
中共牡丹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2017-06-26 16:43 宣传部 

 

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中央省市文明办、教育部、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实施细则》精神及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做文明师生,创文明校园,建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为主题,以项目化建设为载体,从价值引领、项目精品、品牌特色三大路径入手,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积极性,把学校建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坚持“一体设计、同步推进”,将创建活动与学校整体工作统筹部署同步推进;坚持贴近师生,使每一名师生都成为创建活动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坚持注重实效,引导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普遍开展,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广泛参与,把创建活动延伸到班级、宿舍和每位师生员工,夯实校园文明根基。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总体目标: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明校园创建“20个项目”为载体,从价值引领、项目精品、品牌特色三大路径入手,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文载道,加强师德建设,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整洁优美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文明创建成果,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一)坚持价值引领实现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目标路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领,加强学生培养、师德师风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四项引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即坚持理论引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筑师生美好愿景,汇聚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动力;坚持文明引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整体文明程度;坚持文化引领,凝炼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培育大学“四种”文化,打造“以景育人”的校园物质文化,凸显“明德育人”的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为师敬师”的校园行为文化,规范“凝心聚力”的校园制度文化;坚持榜样引领,以榜样引领价值取向,以榜样引领前进方向,以榜样引领校园新风尚。

二是深入开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双“四进”增强“四信”工作。即讲话精神“进教材进网络、进课堂进公寓、进支部进社团、进头脑进行动”,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中央和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三是实施“三双”工程,即青年教师“双培养”项目(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双满意”项目(教师满意、学生满意)、“双报告团”项目(优秀教师报告团、大学生人文素质报告团),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三风”建设,即“以诚信打造学风、以严谨打造教风、以务实打造工作作风”,构建“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体系,形成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的良性互动,打造“团结、敬业、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五是打造“三个队伍”,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打造“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当代大学生队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队伍;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打造“为民、务实、清廉”好干部队伍。

六是讲好师院人故事,发挥学校“党的十八大理论宣讲团、优秀教师报告团、大学生人文素质报告团、大学生文明礼仪宣讲团、红色经典宣讲团”五个报告团作用,讲好师院人的故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二)培育项目精品实现文明校园创建实践的现实路径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融合校园文化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统筹规划出了15个文明创建项目,重在全方位、立体式地营造一种有利于立德树人、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文化氛围,重点打造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品特色项目。15个文明校园项目精品,即:“学习雷锋长效化、志愿者服务常态化、道德讲堂播文明、学习型单位提品质、文明有礼树新风、勤俭节约扬美德、道德经典传文化、继承传统庆节日、文明风尚美情操、传承文化爱民族、帮扶共建育人才、优质服务暖人心、优美环境润心灵、教学质量谱新篇、科技创新硕果丰”。

一是围绕师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精心设计道德讲堂建设项目。学校开设17个道德讲堂,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学习型单位建设项目,以建设“书香校园”为目标,重点开展“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三大工程。

二是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施教学质量项目。学校科学精细设置各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设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在渤海文化研究、满族文化研究、流人文化研究、地方民族音乐研究、地方体育文化研究、城市形象设计等方面争取实现新突破。

三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公共责任感,实施学习雷锋活动项目,加强学雷锋活动子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学雷锋活动基地建设。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组建志愿者服务特色支队、小队,拓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大学生“三下乡”、“顶岗支教”等社会实践品牌活动。

四是围绕学生的日常良好行为的养成,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有礼培育项目活动。开展“尊重课堂、尊重教师、尊重学生”三尊重主题教育活动,争做“理想远大,青春建功的表率;砥砺品格,修身养德的表率;刻苦学习,文明守纪的表率;奋发有为,砺志成才的表率”。实施勤俭节约项目,进一步弘扬学校“大荒地”精神,开展“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五是围绕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组织开展道德经典诵读项目活动。以“诵读经典 弘扬美德”为主题,举办道德经典图书展,定期开展道德经典、道德箴言诵读、交流、比赛等活动;实施“我们的节日”活动项目,把节日过成“文化节、爱国节、仁爱节、传承节”,突出节日文化的内涵。实施文明风尚传播项目,开展摄影展征稿比赛、我的中国梦大赛、党在我心中等活动;培育“香雪海”话剧社、体育科学学院“龙舟队”、理学院“威风锣鼓”队等创新性文体活动品牌。

六是围绕育人环境的优化,实施优质服务项目,开展以“优质服务、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三亮”、“三评”、“三创”活动。三亮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创即创优质服务标兵、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特色;三评即群众评议、自查自评、学校联评。实施优美环境项目,营造了“优美、和谐、安全、文明”的育人环境,为人才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打造品牌特色实现文明校园创建实践的特色路径

品牌文化是体现大学精神、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文化品味的重要标志,它彰显大学的特色与个性,凸显品牌的活力与价值。文明校园建创建活动中,重点体现大学文化的特色凝炼,打造精品校园文化。集中开展5个特色精品文化项目建设,即“诵读经典,修德育人;廉政文化,净化校园;渤海文化,植根地方;高校联盟,资源共享;抗联研究,红色文化”。

一是让“中华经典诵读”留驻经典。充分发挥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功能,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诵读讲平台,辐射校园、社区、厂矿、乡村,培养文化素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让中华经典广泛传播。

二是让崇廉尚廉之风劲扬校园。充分发挥省廉政文化研究基地和中心的功能,积极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在廉政文化研究和廉政文化公益广告大赛等方面下功夫,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

三是让地方音乐文化根深叶茂。学校渤海文化艺术团立足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突出边疆民族文化的特点,结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方特色音乐的保护与挖掘,为师生搭建广阔的教学实践平台。加大与牡丹江市艺术中心、红罗女艺术团等文艺团体长期合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是把地方区域高校建成高校联盟。学校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合力服务”理念,构建了牡丹江市7所高校组成的牡丹江地方区域高校联盟,以“协同创新、合力服务、资源共享”为轴心,以跨校课程选修、跨校实验实训、跨校信息平台共建、跨校专业互选等为载体,打造出全新的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和人才库,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探索新路。

五是弘扬抗联精神,打造抗联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学校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平台,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东北抗联研究,弘扬抗联精神,打造抗联红色文化特色品牌。

重点开展抗联红色文化活动,即:举抗联旗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东北抗联研讨,进一步凝炼抗联精神。利用学生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日常教育(党课、团课、思政课)大力学习宣传抗联精神。走抗联道路。组织师生重走抗联革命道路,充分利用抗联地域资源,探访抗联遗迹,体验抗联英烈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唱抗联歌曲。组织师生学唱抗联革命歌曲,组织抗联歌曲比赛、抗联专场文艺汇演。讲抗联故事。邀请抗联老兵及亲属、部队指战员宣讲抗联英雄人物和抗联斗争故事,组织观看抗联影片,进一步挖掘整理编写抗联故事。

三、文明校园创建长效机制

1、建立文明校园创建的领导机制。健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统筹、领导、组织和规划全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二级学院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定期研究本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制订规划,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办,落实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任务,重点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个项目。定期召开文明校园创建例会,交流工作进度、提出工作存在问题、做好下步工作安排,保障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机制。在校党委和行政统一领导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了宣传统战部牵头抓总,党、政、工、团等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意见,修订校级文明单位测评标准和奖励办法,深入开展调研、监督、检查、评比活动,保障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高效、有序、深入地开展。

3、建立文明校园创建的保障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列入财务经费预算,不断加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创建教学两不误、两促进。

附件:1、牡丹江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2、高校文明校园标准

3、黑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

中共牡丹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6年9月27日

附件1

牡丹江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调整)

组 长:王育伟 孙先民

副组长:梁中贤 杨春文 李旭中 刘小辉 刘峰 吕桂军 杨敬民 张艳霞 张冬 秦植林

成 员:各单位党政负责人

下设文明办:

主 任:秦植林

副主任:赵超 周传胜 周英会 郑维东 金志民 潘永明

项目组:15个标准项目及负责人

项目

负责人

项目

负责人

项目

负责人

学习雷锋活动

陈晓东

勤俭节约活动

佟亚辉

参与帮扶共建

郝忠彬

志愿者服务活动

王明磊

道德经典诵读

白玉芬

优质服务活动

张国海

道德讲堂建设

代玉

“我们的节日”活动

魏灿欣

优美环境建设

张雪亭

学习型单位建设

王姣佼

文明风尚传播

高忠新

教学质量

关洪海

文明有礼培育

王立国

文化体育活动

滕以波

科技创新

魏国岩

5个特色项目及负责人

项目

负责人

项目

负责人

项目

负责人

中华经典诵读

吴媛媛

廉政文化进校园

马少霞

渤海文化艺术团

许双毅

地方高校区域联盟

王明莉

抗联精神红色文化

陈 君

材料组:王宏伟 刘军锋

保障组:朱丹 臧国铭 宋孝彬 梁世磊何春刚 杨凯

附件2

高校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好。学校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高。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实效,学习制度、学习时间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强。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

2、思想政治教育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丰富完善师生主题教育活动。普遍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法治宣传教育。

3、活动阵地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切实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日常管理,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建设、管理。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挥宣传阵地育人功能。

4、教师队伍好。加强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年度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学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严格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以自身诚信形象示范带动学生。

5、校园文化好。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充分展示学校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结合重要节庆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学生文明素养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组织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6、校园环境好。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师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注重校园公共场所人文景观建设,运用雕塑、书画、建筑小品等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形象。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建设、命名和管理,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

关闭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